月度归档:2012年03月

学术考核制度是学术不端的根源 专家建议建立黑名单

摘自  新华网重庆频道

       新华网重庆频道10月29日电(尹迪)第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于17、18日在重庆举行。与会多位专家质疑学术考核制度,认为其造成了学术不端行为现象的根源。专家们建议建立统一的监督制度和共享“黑名单”,让全国同行都能知晓。

       中国科协2009年7月10日公布的“第二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3.4%、45.2%和42.0%的科技工作者认为当前“抄袭剽窃”、“弄虚作假”和“一稿多发”现象相当或比较严重,认为“侵占他人成果”现象相当或比较普遍的比例高达51.2%。过半数(55.5%)表示确切知道自己周围的研究者有过至少一种学术不端行为。 继续阅读

学术不端问题论文比例下降总量上升

论文抄袭、篡改、一稿多投、重复发表或拆分发表……近年来,我国学界的学术不端行为屡有发生。在12月22日举行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1年版)》暨中国学术文献评价参考演示报告会上,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杜文涛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存在学术不端问题稿件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总量在上升。
 
    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孙雄勇说,检测对象为6000多家单位用户,其中有4510家期刊编辑部;2009年检测论文84万篇,2010年检测论文175万篇,2011年截止到12月20日,检测论文261万篇。检测发现“存在抄袭、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问题的稿件正呈逐年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越来越大”。具体来说,2009年文字复制比超过30%的论文占全年上传论文的13.1%;到2010年,该比例下降到12.7%;2011年,为10.7%。不过从2010年到2011年,正式发表的学术不端文献总量在上升,由32万上升到36万篇。 继续阅读

加强人文教育 呼唤仁术回归 学术论文检测

摘自  文汇报

卫生系统举行核心价值观大讨论加强人文教育呼唤仁术回归

  本报讯(记者唐闻佳)逐利的天性、不尽完善的制度,以及环境与媒体的“误导”,让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生偏离了最初的誓言?昨天,一场关于卫生系统核心价值观与医院文化建设的大讨论在瑞金医院举行,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等汇聚一堂,呼唤“仁术”回归,成为共识。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渐入“深水区”,作为“新政”的主要实施者——医务从业者的职业精神与道德规范情况如何?一位专家援引了一份面向医者的问卷,揭开的或只是“冰山一角”,但也令人担心。在这份题为“关于医改中医务人员应该担当什么角色”的问卷中,48.2%的人认为是执行者,23%的人认为是主导者,15%的人认为是服从者,11.4%认为是建议者,还有0.9%认为是旁观者。“医务人员是医改的主力军,近一半认为只是‘执行者’。”专家忧心,医者较低的职业认同感和缺位的职业精神,会成为医患关系的隐患,更不利于医改推进。 继续阅读

研究成果要过匿名专家和学术不端软件检测关

本报讯(记者范跃红)11月15日,百余名来自浙江省检察机关的理论研究骨干会聚杭州参加一年一度的浙江省检察理论研究年会,围绕“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等16个课题进行理论研讨。包括此前一天浙江省检察院表彰的29篇年度理论研究优秀论文在内,这些理论研究成果事先都经过同行专家匿名评审和CNKI学术不端软件检测。这一做法在全国检察机关属于首创。 继续阅读

方舟子:质疑我妻子论文抄袭的人自己也在剽窃

摘自   中新网博客

方舟子按:我妻子2002年的硕士论文在引用文献时注明出处而未做改写,被徐友渔等海内外156位流氓“学人”认定为剽窃,上书中国社科院要求处理。徐友渔获金岳霖学术奖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在大段抄录文献时往往不加引号,不做改写,也不提供恰当的来源页码注释,按其标准更是剽窃,作为社科院研究员性质更严重,请社科院处理。 继续阅读

知网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学术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的新趋势
    学术不端行为的形式和种类不断增多。欧美国家的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表现为“捏造、篡改和剽窃”,大多发生在学者进行的科研活动中。在我国,学术不端行为则发生在学术研究的各个环节,方式和种类也比欧美更加多样化。

    学术不端行为更具有隐蔽性。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但对于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来说,则带来更多的难题。网络为学术行为不端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可供抄袭的资源,作者只需转动鼠标,就呵搜索到成千上万的有关信息,他们只要把这些信息稍加修改或者直接复制就町拼出一篇论文,期刊编辑要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准确判断其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是十分困难的。 继续阅读

美欲对免费开放论文立法 “知识的费用”谁能作主?

英国教授网上抗议学术期刊“高收费” 美国欲对免费开放论文立法惹争议 “知识的费用”谁能作主?

  英国数学家泰勒·尼龙近日发起了一项抗议学术期刊出版巨头爱思唯尔的网络签名运动。尼龙在自建的“知识的费用”网站上称,爱思唯尔单本期刊的订阅费奇高,因此图书馆只好“打包”订阅。“爱思唯尔在靠某些‘金牌’期刊攫取高利润。”尼龙说。目前,该网站已征集到世界各地6000多名研究者的签名。 继续阅读

学术不端问题不能全推给体制

5月30日上午,历时4天的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中国科协第八届主席韩启德受访时表示,中国科协“十二五”期间将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推动科研诚信立法,并建立学术不端行为独立调查机制。

  口诛笔伐之下,学术不端行为仍难言被遏制。当学术不端从普通教师发展到院士、长江学者身上的时候,当学术失范从小人物演变到重点大学校长身上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社会将为学术界的堕落和沉沦支付沉重的信任下降的代价。而这也告诉我们,与学术不端作斗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是短期的事情,而是如韩启德主席所言,“是一个长期过程”。 继续阅读

毕业学位论文作假不单单是学业的问题

一所学校的毕业论文格式都有这样的要求,必须使用钢笔或中性笔把作假的毕业论文抄写在毕业论文本上,不得打印。为何如此?一个学生告诉我,这是为了避免学校学生网络剽窃。

        避免论文复制是必要的。现在是网络时代,复制是太容易了。过去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复制,而现在在网络上东剪一块、西糊一块,一篇文章就这样拼凑出来了。甚至一些一个字都不做改变,直接网上载后打印,可以很快一篇文章就出炉了。

       有一次我收到一篇投稿,阅读后竟发现是我刚刚发表了的言论,直接把我的名字换成他自己的名字,没有做别的任何改动就直接给投递过来了。如果不是正好发给作者本人,而是流向其他刊物编辑的手里,谁又会知道他是一个小偷呢?剽窃在新闻媒体和也被经常报道,大家都知道,国内的抄袭情况很严重,抄袭者既包含大学生,也包含教授博士导师等高学历分子。 继续阅读